新手想學寫程式?Vibe Coding/ AI Coding 時代常見誤解與學習指南

近幾年,Vibe Coding / AI Coding 變成了關鍵字:跟 AI 說說需求、貼一段錯誤訊息,螢幕就開始替你寫程式。這讓學程式的門檻變低、也把實作的速度往前推了一大步。

但如果你的目標是「轉職工程師」,速度只是第一層。真正決定你能不能一路走遠的,是基礎是否紮實、是否能把 AI 的答案轉成你此刻能執行的步驟、是否能在加速的同時避免累積程式債。

這篇文章,會用些案例與列點,指引一條可以落地的路。

AI 寫程式 AI Coding

不用學語法,只要跟 AI 說需求?—為什麼基礎觀念仍是你的護城河

你也許看過這樣的影片:在編輯器裡打一段需求,AI 就「咻」地生出一段可執行的程式碼。第一次看到的當下,真的很像魔法。於是你下定決心:轉職工程師,我也要靠這招。

但很快地,你會遇到第一個卡關。程式雖然跑得動,當你要「改一點點」時,整個結構像疊得太快的積木,一碰就倒。

問題不在 AI,而在我們跳過了基礎:流程、資料結構、控制結構與系統分工這些「護城河」。

如果沒有基礎觀念做辨別,就很難判斷哪一句話重要、哪個參數能不能改。

學習順序因此變得關鍵:

  • 先打底「觀念」:流程走向、條件判斷、迴圈、函式職責、模組分工。
  • 再用 AI 加速「實作」:查語法、產生雛形、對照多種寫法的優缺點。
  • 最後把 AI 的答案「內化」:把它拆成你能解釋與重現的步驟。

換句話說,AI 是助教,不是地基。護城河是你自己建的,AI 只是幫你搬磚頭。接下來的第一步,不是去刷更多語法,而是學會把 AI 的長篇回答,轉成你現在就能動手的步驟。

從教學現場的經驗來看,AI 讓查資料與產生樣板更快,但它無法精準知道「你現在的理解程度」。你在 prompt 寫「我是初學者」,AI 仍可能回一段對你來說過度壓縮的答案。

ai 回答看不懂, ai response

看不懂 ChatGPT 回覆怎麼辦?—把答案拆成可執行步驟與檢核點

很多同學說:「我看得懂中文,但不知道怎麼把它變成程式。」秘訣在於「轉譯」:把答案翻成你能立刻動手的清單。

三步驟法:

  1. 框住場景:先補充你的前情提要與限制(語言、框架、資料來源、輸出)。
  2. 拆成步驟:要求 AI 用編號列出步驟,每一步只做一件事,並標註輸入與輸出。
  3. 設檢核點:每一步用最小資料驗證一次(成功條件、失敗訊息、下一步指引)。

以「登入頁」為例(前端 HTML/CSS/JS、後端 FastAPI、連資料庫):

  • 步驟會包含:前端表單與欄位檢核、API 路由與資料模型、密碼雜湊、資料庫查詢、Session/Token 發放、錯誤回饋。
  • 檢核點會是:空白輸入時應該擋下;錯誤密碼回傳一致訊息;成功後跳轉頁面並在資料庫留下最後登入時間。

當你能把一段回覆,整理成「下一個 15 分鐘要做什麼」的 TODO,你就不會再被長篇答案淹沒。當會拆、會檢核之後,下一個問題是:哪些事該請 AI 幫、哪些事一定要自己做?

程式技術債  program debt

跑得動但改不動 – 新手最容易養成的程式債與解法

所謂「程式債」,是指當下為了快,累積了日後難以維護與擴充的代價。新手最常見的幾種債:

  • 變數與函式「叫不出名字」:看得懂一行行,但合起來不知道在做什麼。
  • 只改一行就牽一髮動全身:邏輯散落各處,沒有明確邊界。
  • 把範例硬套到新情境:沒理解為何可行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失效。

怎麼還債?你可以從下一個小專案開始,練這幾個小動作:

  1. 命名說真話:
    • 函式用動詞(例如 validate_login_form),變數用名詞(例如 userRepository)。
    • 將複雜條件拆成有意義的布林變數(例如 isPasswordStrong)。
  2. 一步一提交:
    • 每個變更只做一件事,寫下簡短的提交訊息(例如「加入 email 格式檢核」)。
    • 碰到錯誤時容易回溯,心理壓力也會小很多。
  3. 小例子跑在前:
    • 先用三個有代表性的測試資料驗證行為,避免一次寫太大而改不動。
    • 「先證明,再擴充」,避免一次寫太大而改不動。
  4. 長出邊界:
    • 把輸入驗證、商業邏輯、資料存取分開,哪怕只是三個小函式也好。
    • 邏輯集中在「該在的地方」,哪裡出錯就回哪裡修。

程式債不是罪,它是提醒你該把地基補實。只要節奏對了,改不動會慢慢變成「改得動」。把地基補實之後,才值得加速。於是我們回過頭來,談談 AI 應該怎麼「助攻而不代打」。

AI 可以幫我寫作業嗎?—轉職者的 AI 使用紅線與白名單

剛開始學時,AI 生成的答案看起來又快又漂亮,很容易讓人想「那就讓它寫完吧」。但如果你的目標是轉職,這條路其實會讓你繞遠路。

紅線(不要做):把作業整包丟給 AI、生產看不懂的程式碼、提交前不跑、不驗、不改。

白名單(可以做):

  • 問觀念:差異、取捨、適用時機。
  • 問拆解:請它把需求分成步驟與檢核點。
  • 問對照:請它提供兩三種寫法,並解釋優缺點。
  • 問除錯:貼上錯誤訊息與你已嘗試的做法,要求它聚焦在最可能的原因。

一句話總結:把 AI 當「問路的老師傅」,而不是「代駕司機」。

建構軟體程式 build programming

總結

把「打底基礎」「把答案轉成步驟」「用對 AI」串起來,你就擁有了在 Vibe Coding 時代穩定前進的三件套。

實作仍然重要,但不必靠海量刷語法來獲得安全感。更聰明的做法,是把練習貼近真實情境,難度往「整合」方向走。

  • 從一個小的 API 開始(FastAPI)
  • 做一個能送出資料的表單(HTML/CSS/JS)
  • 連上一個最小的資料庫表(使用者)
  • 做到「登入成功/失敗」都有一致的回饋

當你能把「跑得動」變成「改得動」,你就真的在路上了。祝你一路順利,下一個里程碑,我們就從那個登入頁開始吧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